成语查询器

输入框中输入成语,点击开始查询便可开始

带有李字的成语

李字的成语带有李字的成语有哪些

带有李字的成语和四字词语

桃李满园:比喻老师的学生多。
桃李满门:比喻学生很多。
李代桃僵:古乐府《鸡鸣》:“桃生露井上,李树生桃旁。虫来啮桃根,李树代桃僵。树木身相代,兄弟还相忘。”后来用“李代桃僵”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。
张冠李戴: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,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。
桃李天下:比喻学生很多,各地都有。
桃李成荫:桃李如果成荫。
桃李相报:他送给我桃,我以李子回赠他。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。
瓜田李下:古诗《君子行》: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经过瓜田,不弯下身来提鞋,免得人家怀疑摘瓜;走过李树下面,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,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。后用“瓜田李下”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
李白斗酒:李白向来有“诗仙”之称,同时,他又不愧于“酒仙”的称号。
桃李争妍:桃花李花竞相开放。形容春光艳丽。
张三李四: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投桃报李:他送给我桃儿,我拿李子回送他(语本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”),比喻友好往来。
夭桃秾李:比喻年少美貌。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。
僵李代桃: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。亦作“僵桃代李”。
李广不侯:以之慨叹功高不爵,命运乖舛。同“李广未封”。
张甲李乙:犹言张三李四。
桃李春风: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。
李白桃红:桃花红,李花白。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。
桃来李答:比喻互相酬赠。
艳如桃李: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。
桃夭李艳:桃李盛开。泛指春日美景。
李郭同舟:以之比喻知已相处。
城中桃李:城里的桃李花,虽艳丽一时,但很快就凋谢了。比喻小人得志是不会长久的。
凡桃俗李:平凡、普通的桃花和李花。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。
道旁苦李:比喻不被重视的人。
李郭同船:以之比喻知已相处。同“李郭同舟”。
李广难封:以之慨叹功高不爵,命运乖舛。同“李广未封”。
瓜李之嫌:比喻处在嫌疑的境地。《 旧唐书·柳公权传》:“瓜李之嫌,何以户晓?” 瓜李:瓜田李下。
桃李年华:20岁女子的代称。桃李:比喻人的青春年少。
以桃代李: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。
正冠李下:在李树下不整帽子,以避免偷李的嫌疑。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。
沉李浮瓜: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。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。
将李代桃: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。
道边苦李: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
张王李赵:四者皆最常见的姓,连用泛指一般人。
方桃譬李: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。
公门桃李:对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的尊称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》:“或谓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’”
桃李之教:指老师的教诲。
桃李精神: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。
张王赵李:泛指一些人。也指寻常之辈。
李广未封: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,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,战功显赫,却不见封侯。后因以“李广未封”、“李广不侯”、“李广难封”慨叹功高不爵,命运乖舛。
李膺门馆:见“李膺门”。
门墙桃李:门墙:指师长之门;桃李:比喻后进者或学生。称他人的学生。
道傍苦李: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同“道边苦李”。
指李推张:指相互推委,逃避责任。
夭桃脓李:夭脓,形容花木茂盛,比喻年少貌美,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辞,也形容艳丽繁盛的桃李,又比喻文辞艳丽而内容缺乏风骨的文艺作品。
避李嫌瓜:以之表示避免嫌疑。
桃李成蹊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的省语。比喻人只要真诚、忠实,就能感动别人。
桃李之馈:原指互赠礼品,后引申指送礼,贿赂。
僵桃代李: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。同“僵李代桃”。
报李投桃: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,我以李子回赠他。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。
桃李门墙:指生徒众多的师门。
浮瓜沉李: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。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。
李唐社稷:因唐朝的皇帝姓李,所以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江山。
李勉埋金:主要讲述了李勉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,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信。具有廉洁正直,洁身自好,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。
卖李钻核:先钻李核,然后出卖,免得别人得到良种。形容极端自私。
恩牛怨李: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(821-859),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、李德裕 为首,党争激烈。后以“恩牛怨李”喻结党倾轧。清 钱谦益《<范勋卿文集>序》:“五十年以来,恩 牛 怨 李 之残局,清流白马之遗恨,读先生之文,可以考见一班。”郁达夫《闻杨杏佛被害感书》诗:“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,生死无由问 伯仁!”参阅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。
浓桃艳李:桃花浓丽,李花鲜艳。比喻人容貌俊美,神采焕发。
李斯狗枷:秦 李斯 锁犬用过的枷。此为嘲笑滥收古董的趣语。
赵钱孙李:1.旧时启蒙读物《百家姓》的首列四姓。亦泛指《百家姓》一类启蒙读物。《西湖二集·巧书生金銮失对》:“话説 甄龙友 教了数十个村孩童,不过是读赵钱孙李之辈。”明 无名氏《广成子》第三折:“幼年习文,中年讲武。论文呵,颠倒念赵钱孙李;论武呵,一箭射破冬瓜。”《黑籍冤魂》第二三回:“纵横放着三五张桌子,歷乱坐着十几个学生,天地玄黄,赵钱孙李,吱喔吱喔,唸得到也高兴。”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第一部五:“洋学堂先生教的是:人手足刀尺,马牛羊,就是比私塾先生的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强得多。” 2.泛指任何人,一切人。凌力《星星草》第十三章:“咱不糟害穷苦人。可谁要有钱,那就不管他赵钱孙李,一概不客气。”
小李将军:1.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昭道。 2.指李昇。
浮瓜沈李: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。后代指消夏的生活。
桑中生李:桑树上长李树,比喻少见多怪。
满城桃李: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。
贻李膺书:古代文集。
路边李苦: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七岁时,看到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,甚至压折了枝条而不去采摘,他根据生活常识进行了一番推理:路边的李子或者是甜的,或者是苦的,如果李子是甜的,早给过路人采光。这颗长在路边的李树居然果实累累,必然是苦的无疑。
避瓜防李:表示避免嫌疑。
大李将军:指 唐 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 李思训。
一介行李:一个使者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知武子 使行人 子员 对之曰:‘君有 楚 命,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。’”杜预 注:“一介,独使也。行李,行人也。”清 侯方域《止贾三兄过禹州书》:“执事之同年故人其在千里之内百里之外者,固不止一观察也,执事概乎其不自行也,亦不闻一介行李祝釐其间,而独於观察有加,是涉於重观察而轻故人之嫌也。”
桃羞李让:桃和李都感到羞愧,只好退让。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。
李代桃疆: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
仙李蟠根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引 晋 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:“老子 之母,适至李树下而生 老子,生而能言,指李树曰:‘以此为我姓。’”李唐 统治者自言为 老子 之后,后因以 李 姓宗族昌盛为“仙李蟠根”。
李下无蹊:古谚有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语,谓桃李成熟,人不期而至,树下自然踏成蹊径。
李诗谢赋:唐 李百药 工诗,谢偃 善赋,故称。
李毓昌墓:李毓昌墓立于即墨市李家营村,为即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李郭仙舟: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。
夭桃襛李:1.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”又《召南·何彼禯矣》:“何彼襛矣,華如桃李。”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。后多以“夭桃襛李”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。唐 张说《安乐郡主花烛行》:“星昴殷冬獻吉日,夭桃襛李遥相匹。”《黑籍冤魂》第八回:“夭桃穠李,宜早合良緣,毋使婚嫁愆期,致令幼女懷春,吉士有《摽梅》之賦也。” 2.茂盛艳丽的桃花、李花。宋 梅尧臣《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》诗:“夭桃穠李不可比,又况無此清淡香。”宋 张孝祥《清平乐·梅》词:“吹香嚼蕊,獨立東風里。玉凍雲嬌天似水,羞殺夭桃穠李。”
桃三李四:谚语。谓栽桃树三年结实,栽李树四年结实。《埤雅·释木》:“谚曰:‘白头种桃。’又曰:‘桃三李四、梅子十二。’言桃生三岁便放华果,早於梅李。”
行李卷儿:铺盖卷儿。
路边苦李:原指路边树上的苦李很多,则走过的人不摘取。
李思欣吧:李思欣吧就是百度李思欣贴吧。
李下瓜田: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。
李何王李:明 诗人 李梦阳、何景明、王世贞、李攀龙 的并称。
比张比李:比喻多方面打比方。
桃僵李代: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,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同“李代桃僵”。
南陈北李:指 明朝 李时勉、陈敬宗。
李桃不言:在广东地区的婚宴习俗中,若男女家合宴称为:(男方姓)(女方姓)联婚;若男家单独宴请称为:(男方姓)府迎亲;若女家单独宴请称为:(女方姓)府于归。例如,一位张姓男子与李姓女子结婚,若双方合宴称为:张李联婚;若张家单独宴请称为:张府迎亲;若李家单独宴请称为:李府于归。
桃伤李仆:仆:向前跌倒。比喻兄弟休戚与共。
夭桃穠李:比喻年少美貌。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。同“夭桃秾李”。
怨李恩牛:同“恩牛怨李”。赵宗瀚《寄怀李印泉先生日本》诗之二:“水深火热人间事,怨 李 恩 牛 党錮碑。”
来禽青李:晋 王羲之《与蜀郡守朱书帖》的别称。因其首有“青李来禽”,故名。宋 苏轼《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》:“只有《来禽青李帖》,他年留与学书人。”亦省称“来禽”。唐 温庭筠《洞户二十二韵》:“画图惊《走兽》,书帖得《来禽》。”参阅 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·右军书记》。
桃李无言:比喻实至名归。
沈李浮瓜:三国 魏 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於清泉,沈朱李於寒水。”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。后以“沈李浮瓜”借指消夏乐事。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。宋 沈与求《秋日戏呈蒋达可检讨》诗:“西風槭槭舞庭櫰,沈李浮瓜事益乖。”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日轉午,脱巾散髮,沉李浮瓜,寶扇摇紈素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七回:“西門慶 令他安排酒來,不一時,冰盆内沉李浮瓜,凉亭上偎紅倚翠。”参见“浮瓜沈李”。
非李非桃:喻不是兄弟姐妹关系。
五李三张:南唐时著名墨工李廷珪和宋代著名墨工张遇和合称。后来作为墨的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