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查询器

输入框中输入成语,点击开始查询便可开始

带有役字的成语

役字的成语带有役字的成语有哪些

带有役字的成语和四字词语

无役不予:形容某人十分忠勇。
心为行役: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。
斗筲之役:指报酬极少的劳役。
戡天役物:驾驭自然界的意思。戡、役,都有使役的意思,而天、物泛指自然界。
辽沈战役:解放战争时期,三个最大战役之一。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,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,48万余人,分别收缩在长春、沈阳、锦州三个孤立地区。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,70余万人的兵力,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。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。锦州解放,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,大部投降。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,立即回师,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、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。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、营口,辽沈战役胜利结束。此役历时52天,共歼敌47万余人,解放了东北全境。
心为形役:为形势所迫,做一些不情愿的事。
社稷之役:臣子对君王应尽的职责。
众人役役:普通人都辛勤劳动不息。
省役薄赋:减轻徭役和赋税。谓施行仁政。三国 魏 曹植《汉景帝赞》:“省役薄賦,百姓殷昌。”
无能为役:役:役使。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。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。
东门之役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宋公、陈侯、蔡 人、卫 人,围其东门,五日而还。”又《隐公五年》:“郑 人侵 卫 牧,以报东门之役。”后因以“东门之役”指旧仇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吏部·汪徐相仇》:“﹝ 徐必进 ﹞与 汪(汪雅堂)为桑梓,初处丞固无香火情,比 汪 报东门之役,人亦尤其已甚。”
横征苛役:指滥收捐税,徭役严酷。
淮海战役: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。此次战役,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集结的和以后增援来的兵力共80万人。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、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、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,共60余万人。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。分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围歼敌第七兵团,迫使敌三个半师在台儿庄、枣庄地区起义。第二阶段是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敌第十二兵团;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、陈官庄地区,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。第三阶段是华东野战军歼灭永城东北青龙集、陈官庄地区被围之敌。战役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,历时65天,歼敌55.5万人,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、中原地区,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。
久役之士:指长期出征在外的兵士。
饥饱劳役:指生活劳苦,食无定时。
颐指气役:颐指:动下巴示意,指挥别人;气役:用神情气色支使人。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。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。
官为民役:官吏是老百姓的仆役,应该为百姓办事而不是去奴役老百姓。
杂泛差役: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、差使,如斫柴、修仓、运料、接递等等。《元典章·圣政一·兴学校》:“应係籍儒户,杂泛差役,依例蠲免。”明 李东阳《应诏陈言奏》:“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,请下有司,痛令裁省。”亦作“杂泛差徭”。明 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养老》:“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,九十以上赐爵社士,咸许冠带,与县官平礼,免杂泛差徭。”明 高明《琵琶记·义仓赈济》:“身充里正实难当,杂泛差徭日夜忙。”
乌拉差役:“用腿走路的差”,即劳役差,包括人、牛、马、驴等所支应的劳役。
山地战役:指在群山连绵交错地区进行的战役。
超期服役:超过规定服役期。
现役军人:正在军队中服役的军人。
兵役制度: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义务、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。主要包括公民依照法律在军队中服现役,在军队外服预备役以及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规定。
横徵苛役:(横今读héng)谓滥收捐税,徭役严酷。清 陈天华《中国革命史论》第二章第四节:“夫以 始皇、二世 之横徵苛役,淫刑以逞,以 汉高 较之,仁暴自相天壤。”
贪官蠹役:贪图财物的小官及吏役。
一身两役:一个人做两件事。
灵武之役:东汉 段熲 曾大破 东羌 于 灵武谷。见《后汉书·段熲传》。后以“灵武之役”借指战胜异族的关键战役。
六色役钱:见“六色钱”。
三大战役: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,即 辽沉、淮海、平津 战役。毛泽东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》:“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、淮海、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……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。”